【特别关注】
最爱青花瓷,最迷编钟声
——记科学营一行参观湖北省博物馆
(通讯员 王超、於磊)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博物馆是反映当地文化的重要窗口,是当地历史积淀的集中展现,是十分丰富而生动的校外辅助课堂。要学好一个地方的历史,要了解一个地方的信仰,去博物馆就是最好的选择。在历史上巴蜀文化、荆楚文化无疑是两颗璀璨的明珠。而长江流域孕育的这两颗明珠中的荆楚文化就生在湖北,长在湖北,立足于湖北的山川湖泊,吸收湖北的智慧精华,它承载的却是华夏的文明与发展。身在湖北,但我们往往只知道湖北作为九省通衢,自古就是兵家要地,许多重要事件,重要发明都在此处。
武汉三伏天的天气烈日炎炎,但整个科学营的脚步并没有因此停滞,同学们热情似火,整装待发。上午9点,科学营的同学和老师来到了位于东湖风景区的湖北省博物馆,一起感受荆楚文化的魅力和奇迹。
来到博物馆后,同学们被分为七组,每组跟着一名讲解员参观。E组首先参观的是“土与火的艺术展厅”,在这里,营员们领略了中国瓷文化的魅力。他们听讲解员详细地介绍了青花龙级梅瓶、哥釉葵瓣碗、青花四爱图梅瓶……讲解员从瓷器的制作过程、原料来源及其发展历史等多个角度进行了详实的介绍。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同时也问了很多自己所疑惑的地方,如怎样在瓷器上进行着色、如何做出瓷器上的花纹以及各种瓷器的重要价值等,讲解员针对大家的问题逐一进行了回答。同学们听后都表示受益匪浅。
之后营员们来到了郧县人展厅。在展区外面,讲解员为同学们讲了很多基础知识,如郧县人的活动区域及历史时期。在展厅里同学们观看了郧县人头骨化石、出土文物。同学们纷纷表示,联系自己前一天在实验室所看到的实验仪器,会对这些文物的年代测定、化石成分确定有更深的理解。
在参观完郧县人后,同学们来到了曾侯乙墓。讲解员给营员们简介了曾侯乙墓的来历和曾国之谜的由来。同学们听得都十分认真,都对这段历史感到十分好奇,更为他的历史意义和价值感到惊讶。据讲解员解释,曾侯乙墓是目前出土青铜文物最多和保存最完整的古墓地。其中出土的曾侯乙编钟是迄今发现的最完整最大的一套青铜编钟。清脆悦耳的乐声仿佛让他们回到了东周列国时代,他们为我国古代灿烂文化的光辉赞叹不已。曾侯乙墓展区让营员们了解曾侯乙时代的礼乐文化;秦汉漆器艺术展区让营员们对漆器的制作工艺和艺术特点有了一定的了解;荆楚百年英杰展区,以图片结合实物的方式,展现了在近代历史上有过重要影响的湖北籍或在湖北长期工作过的历史人物的生平事迹,英杰们的不朽风采。
之后同学们又去参观了楚文化馆、乐器馆等等,值得一提的是楚文化馆中的“镇馆之宝”越王勾践剑和吴王夫差矛。越王勾践剑,剑身上布满了规则的黑色菱形暗格花纹,剑格正面镶有蓝色玻璃,背面镶有绿松石。靠近剑格的地方有两行鸟篆铭文,共8个字,“越王勾践,自作用剑”;吴王夫差矛,通体满是菱形几何暗纹。基部有错金铭文两行八字,记器为吴王夫差自做。冶铸精良,花纹优雅,保存完好可与越王勾践剑媲美。同学们对这两件文物的兴趣十分浓厚,纷纷在文物前合影留念,还有一些爱思考的同学向讲解员咨询了两件文物的相关知识。
历史能给我们骄傲,同时它也是沉重的。在惊叹先贤留下的文物之时,我们不能忘记历史的教训;在感叹先贤的聪慧时,我们不应该忘记文化在遗失。博物馆免费的展出如此多的国之瑰宝,不是为了炫耀,而是为了传承;不是为了炫耀,而是为了发展。参观的时间虽然有限,但古人留给我们的这些财富,反映出中国古代文化的悠久传统和深厚底蕴是无限的。此行不仅能让营员们了解我国古代的珍贵文物,而且还教会了大家许多知识。同学们在参观完这些展区后,表示深深为中华文化感到惊奇和骄傲。一上午的参观虽然不甚轻松,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荆楚文化的独特风韵都必将在营员们心中留下永恒的纪念。
历史如一条长河,涓涓的从古流到今,永远没有止尽。历史文化遗产需要我们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不断去保护,去传承与发展。
【交流乐园】
感受榜样力量,坚定勇敢前行
——记高校科学营“与在校优秀大学生交流”活动
(通讯员 栗志强、王超、吕金凯)为了使营员们对我校大学生的生活、学习和科研活动有更加深入的了解,7月14号下午,我校在逸夫博物馆报告厅安排了“与在校优秀大学生交流”活动。本次活动分别由来自珠宝学院、资源学院、体育课部的三位优秀大学生主讲,并与营员们进行了互动交流。
下午三点,来自珠宝学院的大三学生杨程玲首先为大家带来了题为《顽石?宝石!》的精彩演讲。演讲包括“珠宝的前世今生”、“珠宝知识大扫盲”和“行业大爆料”三部分。第一部分她指出“无地质,不珠宝”“没有前世的积淀,何来今生的璀璨”,阐明了地质和珠宝形成的关系;并通过翡翠、钻石的“奇妙旅程”,介绍了两者从顽石经采掘、打磨、切割到加工制作成为珠宝的过程。
接下来,她向大家介绍了一些基本的珠宝知识。包括珠宝玉石的定义、特性,常见宝石一览等。着重介绍了五大宝石——钻石、红宝石、蓝宝石、猫眼、祖母绿。此外还有“疯狂的石头”翡翠、“珠宝皇后”珍珠等。其中不乏赌石、猫眼效应、翡翠涨价的相关知识,各种流光溢彩的珠宝图片更是让在场的同学大开眼界。
在“行业大爆料”里,她解释了一些原理,纠正了大家的一些常识性错误和误区,如“水晶的作用真假”、“燃发验真玉”的原理是因为未达着火点、“人养玉、玉养人”、“常用银质餐具能否治病”、“买钻石可否保值”、“奢侈品牌手表表面是否是蓝宝石”等,她建议大家去旅游地购买珠宝要谨慎,“云南的翡翠不便宜”,“施华洛世奇卖的是假水晶”等爆料让大家惊奇不已。
随后的互动环节,杨同学更是别出心裁地设计了宝石名称抢答的形式。依次给出七张宝石图片,抢答正确者可得到小礼品——一串玛瑙饰品。现场的气氛被充分调动起来,同学们争先恐后地举手抢答,中间虽有不少同学遗憾错答,但最终答案全部被猜中。
随后,资源学院硕士研究生王成彬同学为大家带来了《地勘人的贵族式生活——我的大学生活,我的野外学习科研》的精彩演讲。一开始,王同学从地质学的起源、地球科学的研究问题、理论与实践三方面入手,向大家介绍了遥感技术、岩石样品的采集过程。随后,他着重分享了自己的野外学习和考察生活,比如北戴河地质认知实习中,接触了人造瀑布、老虎滩、火成岩和部分海洋生物;大冶铁山和周口店野外实习中找分界点,参观温总理的实习宿舍,进行篮球比赛,分享了那句“罗盘指引人生路,铁锤撞出绚丽花”;千岛湖附近的实习中,奇树、奇石,还有隐约可见的文革标语,偷西瓜的经历被他调侃为“跟野猪抢口粮”,还有那些漂亮的褶皱,雪中西湖断桥美景……
之后,他介绍了研究生阶段的实习经历。深入云南建水区、九头山、老鹰窝的铅锌矿;接触蜂窝状炉渣样的矿石、溶洞中的燕窝;新疆戈壁滩的蓝天白云、晚霞令人流连忘返,花岗岩的风化不禁令人感叹大自然的力量;魔鬼城、戈壁玉,天山天池,雪山,矿山之外领略美景;福建土楼,古田会议遗址,恭王府,羊肉馍和羊排,感受历史同时又饱口福……难怪他自称“贵族式生活”!
有营员在互动时不忘提问“是否需要特别的锻炼来为野外地质工作做准备”,而当被问到“是什么让你如此坚持,不畏艰辛”时,他这样回答:“因为地质学科本身涉及的领域比较广泛,我是在不断的学习中慢慢培养起自己的兴趣,愈研究愈会发现其奥秘所在,通过一个标本会推测出几百万年前的地质演变,这是很有成就感的一件事。”
第三部分,我校体育课部2013届研究生曹志凯演讲的题目是《“珠峰”梦,我们的梦》。首先,他为大家播放了一段视频《雪山之恋》,使营员们对我校登顶珠峰的历程有了大致的了解。他把“珠峰”梦定义为我们每个人心中最高的梦想,他强调只有在地大,作为一名大学生,你才可以“肆无忌惮”地开展户外运动,因为我们会提供完善的安全保障。
他的演讲共分为“了解登山”、“地大登山史”、“亲近珠穆朗玛”三部分。第一部分,他介绍了如何解决登山的生活问题和一些登山装备,涉及了物资运输、烧开水、高能量棒、发电机等。他特别提醒大家,登山是一种探险,而不是冒险,必须做好充足的准备。在第二部分他主要介绍了“地大军团”取得的辉煌成绩和著名校友,指出地大军团为我国的登山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亲近珠穆朗玛”中,他详细介绍了登顶珠峰的背景和准备工作,“短暂的辉煌背后都有很多故事”。从寻求赞助、申请、物资准备到组队训练,每个人都在倾力付出。而讲解的重点“抵达大本营”,更是使大家进一步了解了登山的艰辛。这一部分涉及了帐篷搭建、物资运输、登顶路线、珠峰的五大难关、吸氧、拍摄星星轨迹、幕后英雄(如次落、袁复栋)等,他指出团队的努力与付出是登顶成功的重要因素。其间,他提出一个问题“登顶中为何选择凌晨出发”,有营员回答“白天太阳反光”,有的则说“为了保证登顶时看到黎明”,而第三位同学的答案“珠峰中午过后天气骤变”胜出,这位同学也因此获得了曹志凯同学送出的小礼品。
他说,有人曾问过他,在大本营待了一个月,没能登顶,会否不甘心。他回答说肯定有遗憾,但是不能只看到别人的光芒,因为自己在本身的工作中学到很多东西,要学会珍惜,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得不平凡,这已经很好。
最后他分享了作为登山队员的感悟:学会了坚强,等待,放弃,勇敢,团结,服从,这一路他们用身先士卒、不畏艰险的激情,完成了勇于追求世界之巅的壮举。另外他送给大家几句话:世界并不只有珠峰这一座山,不管你登顶哪一座,你都是成功的。不畏艰苦和挫折,总能到达光辉的顶点!
【活动天地】
山登绝顶我为峰
——记中国地质大学分营营员体验攀岩运动
(通讯员 吕金凯、於磊)下午的登山报告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学们对晚上的活动也更加憧憬。晚饭过后,同学们就早早的来到地大体育馆,为晚上的活动做准备了。7点同学们在体育老师的指导下整齐的进入体育馆。进入体育馆首先进行了团队拓展训练,这是为了让同学们意识到团队的力量比个人的力量大,将“1+1>2”的道理深入他们的心里。
然后老师将5个班分成了6各组进行接下来的活动。经过3分钟的讨论,每个组都确定了自己独特的名字、口号和队歌。像一队的飞之队、五队的唯五独尊队等。每个队都为自己的队伍呐喊加油,在他们的呐喊中我感受到年轻人特有的激情和动力。
在每个同学的期盼中,最激动人心的活动攀岩开始了。在老师的安排下 一队、二队来到亚洲最大的室内攀岩馆——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攀岩馆。老师先对攀岩活动进行了介绍,让同学们对攀岩有了更多的了解。接着地大攀岩队优秀队员进行表演攀岩——岩壁上的攀岩。
专业队员们的精彩表演,让营员们深为折服,现场不时发出惊叫声和掌声。几个胆大的营员,也跃跃欲试,亲身体验了攀岩运动给自己带来的快乐。最激动人心的活动——体验攀岩开始了。老师先从每个队选出两男两女进行比赛。看着憧憬已久的攀岩赛道,同学们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同学们充满了激情,虽然从来没有进行过攀岩,但是同学们的激情给了他们力量, 最好的一位同学爬到了9块板。在自己的队友进行攀爬时每个队的队友也大声呐喊,为自己的队友加油。呐喊声不断,比赛热情依旧。年轻的他们用自己无畏的精神诠释着自己的毅力。同学们攀爬时不放弃,随时思考着该如何更好的进行下一步和保护好自己的这一步。虽然还稚嫩,但他们用自己的努力、汗水和毅力告诉我们年轻是没有失败只有不断地努力,正如地大的校训一般——艰苦朴素,求真务实。相信他们会在以后的路上,不断进取,用汗水告诉他人自己是最棒的。
【近距离】
访谈时间:2013年7月14日6点半
访谈地点:西区体育馆
访谈对象:五班3组邓紫茵
采访者: 王超
访谈内容:
问题1:同学你好,今天是科学营的第四天,营期已经过半了,通过这几天的活动你有哪些感受和体会呢?
回答: 感受吧,我觉得我学到了许多。尤其是在活动中,刚开始大家都还不太熟,但现在我们已经打成一片。我学会了彼此之间相互关心、照顾,同时也学到了很多科学知识。最重要的就是要培养创新意识。
问题2: 说到科学知识,你们昨天去参观了地大两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实验室的很多设备让身为文科生的我都感到压力山大,你的看法是什么呢?有没有印象比较深刻的地方?
回答: 当然,有些设备确实比较难懂。但通过昨天的观看,更激发了我对这方面的兴趣,我更加坚定了报考地大的信念。印象比较深刻的是一个有关质谱的实验室(实为同位素质谱室),里面的质谱仪我比较感兴趣,还有微生物室等等,虽然听了解说员的解说我还是似懂非懂的,但是我感动十分有趣。
问题3: 是呀,昨天参观实验室我也受益匪。今天下午你们一连听了三个讲座,我个人对珠宝的讲座比较感兴趣,感觉这个讲座时的气氛最活跃,大家也非常积极,你呢?
回答: 我最感兴趣的也是有关珠宝的那个讲座,感觉很多东西都很新奇,自己原来都不知道。听完杨程玲学姐的讲座,我对珠宝设计比较感兴趣,也希望能到地大来学习。
结语:由于营员7点要集合参加晚上的攀岩体验活动,我们的访谈草草结束。但是通过这20分钟不到的时间的交流,相信大家都感受到了邓紫茵同学对地大的热情。加油,你的明天很美好!
【你说我说】营员感受
我们怀着兴奋的心情来到武汉,来到中国地质大学。一路走来,收获了知识的甘泉,沁人心脾。于博物馆中倾听古物诉说过往,于报告厅中聆听地质学的发展历程,于实验室中见证微生物的存在。这些活动,都开阔了我们的视野,增强了我们对科学的了解和兴趣,还有与来自别处的同学住在一个寝室,共同生活,带给了我们新奇的体验,自己提水,自己洗衣,自己做各种事。这一次的科学营活动,一定会在我的记忆中留下深刻的一笔。
——桃江一中张翼(四班2组)
大学生活无限好,只是离我有距离,但这次活动我有幸提前享受这种感觉。无论最初与室友是否相识,走出大学门后,与室友都会成为最亲密的朋友。我觉得每一位大学生志愿者都很友善,即时是素不相识的人也会有无线亲切感。
研究机器人,从拿着电路板不知所措到流利操作,与研究生互动交流,让我体验到了前所未有的感觉,也让我大学后考研的决心更加坚定。
我向往大学生活,我羡慕学长学姐们,我享受这次青少年科学营!
——湘潭一中陈孜荣(4班3组)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科学营活动简报(第4期).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