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校营中国地质大学分营简报第3期

透过岩石看世界

(通讯员:涂慧敏、孙浩轩、蔡冷玥)7月11日上午8点半,阳光火辣辣地照射着整个地大,营员们身穿各色T恤,头戴橙色鸭舌帽,有序地集合在地大东区游泳馆门口,今天营员们将透过各色岩石来观察我们周围的世界,甚至可以“抚今追昔”,由现在看到的石头联想到在几亿年前这块石头是身处于何种环境之下,是在波涛汹涌的大海里还是在寸草不生的戈壁上,这都值得营员们去了解、去探索。

8点40,这次“透过岩石看世界”的总教练黄国调先进行了自我介绍并对今天大家要进行的活动进行了大致描述,也强调了安全问题。五个班的营员在他的指导下进行了分组整队后,被分为了A、B两大组,每组五小队,每队有一名带队教练和一名老师。老师首先为大家分发了地图和记录手册,带大家认识了一下传统的地质“三大件”(罗盘、地质锤、放大镜)并讲解了它们的用法,介绍完毕后,教练带大家进行热身,毕竟野外实习是一项与体力密切相关的科研活动,充分的热身可以帮助大家避免意外发生。营员们有序领取完实习用的工具和饮用水后,两组营员分别出发了。

A组一队的带队教练为赵云逸教练,在化石林里,他给同学们介绍了在野外判断方向的方法,也详细地讲解了罗盘的用法。之后他给营员们一一介绍了化石林里的木化石的化学成分,并传授给营员如何分辨水泥做成的形似木化石和真正木化石的技巧,最后他还给营员们普及了化石林的建造时间以及里面各种化石的原始出处。

    走出化石林,下一个地点是地大西区,在地大校园里,各种各样的岩石是随处可见的,教练带营员们去看了硅化石的残渣及方解石、沉积岩、火成岩等多种岩石。虽然毒辣的太阳毫不留情地晒在营员身上,但营员们的求知欲望依然强烈,不停地用手触摸岩石并向教练发问,教练也都一一作出了详细的解答。

参观完校园后,教练带领营员们有序地向南望山进发,在南望山脚,营员们领取了地质三大件。刚进山,高大树木带来的凉意就让营员们发出了喟叹,知了清脆的声音响彻山林,似乎在用歌声迎接营员们。到达山上后,教练就地取材,给营员们讲解了砾岩、砂岩、硅质岩的特点及形成过程,也教给了营员们区分砂岩和泥岩的方法,比如说用舌头尝。但光说不练假把式,只有动手实践了才会对知识了解得更透彻,于是教练让每人领取了三个标本签并让大家在规定区域内自由活动去采集自己心仪的岩石样本,一时间,敲打岩石的叮当声就充盈耳畔。下山时,大家都满载而归,载着自己采集的岩石,也载着从这次南望山之行中获得的知识经验和满满的乐趣。

B组的营员则是出发后率先登上了郁郁葱葱的南望山。在登山的过程中,遇到了比较陡峭的斜坡,营员们互相扶持帮助,团结协作,非常令人感动!在南望山上,老师们为同学们细致地讲述了有关岩石的知识,并教大家使用地质三大件自己采集岩石样本、观察颜色、层理、测量角度,并填写了学习手册。下山之后,老师带领营员们观察了西区逸夫博物馆旁和院士长廊旁的几处景观岩石,然后又去到了东区的化石林,深入了解了树木化石。带队老师还给同学们讲述了去全国各地进行野外任务时发生的趣事,并告诉同学们其实不少化石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样罕见,很多地方都能挖到,激发了同学们强烈的兴趣。

最后,老师和同学们合影留念,他们精彩的讲解让同学们学到很多,本次活动圆满落幕。此次“透过岩石看世界”活动让同学们初步体验了地质工作者的日常工作,虽然非常辛苦,但却富有情怀,乐趣无穷。

 

 

赛恩师班·探索地球的奥秘

   (通讯员:涂慧敏)7月11日下午两点半,赛恩师班的科技漫游活动于中国地质大学主楼308地质斋拉开序幕,在接下来的一天半里,营员们将在此地展开一段探索地球科学奥秘的奇幻之旅。今天下午的科技漫游活动是由来自地球科学学院的武双欣老师、余子静老师和李文博老师主讲,讲课的主要内容为生物的起源和进化,相信勤学好问的营员们会和老师们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

首先美丽大方的武双欣老师脸带笑意地同同学们打了招呼,然后用“地球是从哪儿来的,它一开始就是现在这个模样吗?”这一人们经常问的问题来引出了今天所要讲的内容。她用轻快的语调详细的给我们讲解了地球年代的划分,PPT上各种各样的动植物化石图案也让营员们对用化石来判断年代的方法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在武双欣老师列举了两个证据来证明生命来自于海洋后,余子静老师又讲述了化石的形成过程、化石的分类,这让早上刚近距离接触过化石的营员们显得兴味盎然,在向营员们提问图片上的化石是属于实体化石、模铸化石、遗迹化石、化学化石中的哪一种时,他们都蠢蠢欲动,准备回答老师的问题,纵然他们年纪尚轻、学识尚浅,却有着让许多学长学姐都自愧不如的勇敢。随后,通过讲述从古生代的寒武纪到新生代的第四纪这一漫长时间推移过程中发生的气候变化和海生动植物、陆生动植物的进化,营员们对地球上的生物演变与进化有了更清楚明晰的认识。镜头拉近,可以清楚地看到营员们笔记本上记得密密麻麻的笔记。

研究地球可以从物质元素矿物组成和岩石着手,最后一个讲课的李文博老师便着重讲了岩石。首先,他给我们讲了岩石的转化过程——沉积、搬运、变质,随后用几组岩石样本让营员们对火成岩、沉积岩、变质岩进行了认识与区分。在课的最后,老师给我们普及了在野外看岩石要依靠矿物类型、矿物含量、结构构造、颜色等指标的知识,让营员都对下一次接触化石有了更多的期待。

科学永远与现实相连,有些看起来很高深的的知识其实只要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就有可能变得很简单。我相信营员们通过这次的从化石来看地球进化的课程会更深刻地体会到这一点。

 

 

未来李四光班·寓教于乐

(通讯员:文雅)2017年07月11日,中国地质大学分营的未来李四光班全体营员在大学生活动中心参加科技漫游活动。

开始刘明辉老师简单介绍了自己。然后开始了本次活动。首先,刘老师让每一个营员随机抽取了特色明信片。然后各个营员寻找与自己明信片一致的营员组成一队。每一个队里面都有来自不同省份的同学,完美的拉近了营员之间的距离。接着,老师给他们一定的时间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给自己的队伍取名字。营员们经过一番讨论后各自派代表发言讲话。其中有化缘组,他们通过化石的缘分而相知相识。在他们心中:化缘化缘,越走越远;有光之地大组,在他们心中:光之地大,梦之青春;有血见组:欲与天空试比高;还有一个组叫地组。

进行好分组以及取名之后。老师就放了一套小鸭做操的视频,营员们认真观看这15个动作3遍后,开始踊跃的报名表演。首先是第二组的同学主动站起来。表演后其他组员也竞相站起来进行表演。营员们认真而又可爱,在不知不觉之中,团队的一致性已经悄悄产生,他们之间正在悄无声息的进行融合。

紧接着,老师又为营员们准备了“驿站传书”的游戏:给第一个同学一个数字,然后第一个同学通过与坐在他前面那个同学进行手与背部的肢体接触来传达信息,最后看信息传达是否正确。其中不能讲话;不能回头;后面队友的手不能超过前面队友的纵截面;第一轮传递时间在两分钟以内,第二轮在一分半以内,并给一定时间讨论。营员们玩的不亦乐乎,其中有信息传递得当、数字全对的,也有最终理解数字与最初传达不符合的。营员们在小小的游戏中有大大的收获:交流的语言很重要,团队合作很重要。

通过一番活动,营员们在人文素质培养方面有所收获,紧接着,资源学院的周江羽教授给营员们好好上了学识方面的一课。周教授首先发表讲话:欢迎大家报考资源学院。紧接着,周教授讲解了资源学院的发展史,以及现在的整体情况。周教授介绍到资源是国土资源部地质工程培养基地、教育部“地质工程基地班”人才基地、“211”工程建设的重点学科所在地。周教授还介绍了资源学院培养的知名校友以及学院的知名教授。介绍完资源学院之后,周教授又给营员们介绍武汉的风土人情,周教授说道:武汉的东湖绿道怡情,武汉的吃食独居特色,武汉的建筑别具一格。教授重点说了学校附近的环境,营员们很是受到吸引。之后,周教授说了武汉“七校联盟”政策、资源学院学生就业的主要公司、资源学院的科技研究领域及其成果等等。周教授还向大家展示野外教学的内容以及一些基本工具的使用等等。周教授用他严谨的态度与对资源学院的热爱完美的展示了资源学院的风采,营员们受益匪浅。最后,周教授告诫营员们认真努力学习,高考取得好成绩,他在地大等着大家来资源学院。

 

 

积水成海班·地下水科学概论课

通讯员 覃吉夏)7月11日下午两点半积水成海班科技漫谈在文华楼205进行。环境学院的佟春澎学长首先向我们积水成海班营员们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接着,他用一组各地不同的水井生动地展示了人类是如何运用地下水资源的。然后他详细地讲述了水的性质,营员们都听得津津有味,没想到平时如此常见的水还具有这么多神奇的性质。在讲解完水的一系列性质和作用后,佟春澎学长就开始讲解了水动力学的基础。很多营员脸上不由得露出了惊异的表情,他们纷纷表示这么难的公式,自己一定记不住。陈静学姐看出了营员们的疑惑,她用重力势能类比位置水头、用动能类比流速水头、用总能量类比总水头形象地解释这个难题,营员们恍然大悟,原来这个理论还能这样理解。

随后,陈静学姐给营员们介绍了明天将要做的三个实验之一——流速仪与断面流量观测。在这个实验中要用到一个重要的实验仪器毕托管。为了让营员们能够理解这一实验仪器的主要结构和实验原理,徐静学姐还动手在黑板上画出了实验原理的简图。在她既耐心又细心地讲解下,营员们都把这一原理深深刻入脑海中,相信他们明天一定能够使用好这一实验仪器。

而郑隆鑫学长和曾圆梦学姐分别讲解了剩下的两个实验:达西渗流实验和砂土中的毛细运动实验。他们都先从实验的原理、所用到的公式讲起,营员们跟着他们的讲解一步一步地学习高深的知识,很快就理解了这些知识。

    这次概论课很快就结束了,在课后学长学姐们还给营员们留了几个小问题,引发了营员们激烈地讨论。从他们充满了好奇与憧憬的眼神中,相信他们在明天的实验中能够学到更多的科学知识!

 

 

小小工程师班·竹桥比赛

(通讯员:蔡冷玥)7月11日下午两点半,小小工程师班开始了第一次科技漫游活动“竹桥比赛——从竹桥中感受建筑魅力”。不少同学在高中就接触过“纸桥比赛”,但纷纷表示,“竹桥”是他们头一回听说。

在动手操作前,指导老师给同学们详细的讲述了相关的背景知识。老师首先介绍了与之相关的土木工程学科,包括建筑工程、桥梁工程、地下建筑工程等。接着她通过国家体育馆鸟巢、上海东方明珠塔、赵州桥、九江长江大桥、世界第一高桥北盘江第一桥等实例介绍了一些建筑学知识,并运用同学们学过的物理知识进行受力分析,清晰明了的讲述了桥梁设计的巧妙之处。老师还讲解了全国大学生结构模型设计大赛中表现优异的作品,同时提示了营员们一些竹桥制作的技巧。

十个小组的同学在科技志愿者的指导下开始了竹桥的制作。营员们首先进行了思考和讨论,画出了构想草图,并逐步拆解步骤,构思每一步所需的材料和处理方式,然后开始制作。虽然时间有限,大部分小组的作品还未见雏形,但同学们都有了不少的收获。

据悉,本活动旨在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丰富校园的学术氛围,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广大学生的科学素养,同时,为了给同学们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让每一位科学营的学生都有机会亲身体验创作的乐趣。

 

 

信息工程班科技活动

    (通讯员:孙浩轩)2017年7月11日下午,信息工程班同学乘车来到软件园中地公司进行科技漫游活动,这是科学营开营以来同学们的第一次校外活动,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兴奋与期待。

他们的期待并没有落空。到达目的地之后,来到报告厅,首先迎接他们的是信息工程学院谢忠院长,谢院长对营员们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接着对学院基本情况和院系设置进行了简单介绍。同学们在中地公司总裁助理的带领下参观了公司内部,助理为大家讲解了中地公司与我校信息工程学院的密切联系,对于公司内部的基本情况和一些岗位的职能也进行了说明。信息工程学院的学生就业面广、社会需求量大、前景好,其次,学院有高水平的师资队伍,能为同学们更好地传道、授业、解惑,在讲解中还提到中地公司的发展和特色的地理信息系统。总体来说,从事相关工作的学生要有良好的实践动手能力,能满足社会企业的需要。

同学们内心的疑惑得到一一解答,相信他们对于自己未来的就业方向和大学专业的选择有了更加充分地认识,希望他们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为社会多做贡献!

 

 

信息工程班科技活动

    (通讯员:孙浩轩)2017年7月11日下午,信息工程班同学乘车来到软件园中地公司进行科技漫游活动,这是科学营开营以来同学们的第一次校外活动,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兴奋与期待。

他们的期待并没有落空。到达目的地之后,来到报告厅,首先迎接他们的是信息工程学院谢忠院长,谢院长对营员们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接着对学院基本情况和院系设置进行了简单介绍。同学们在中地公司总裁助理的带领下参观了公司内部,助理为大家讲解了中地公司与我校信息工程学院的密切联系,对于公司内部的基本情况和一些岗位的职能也进行了说明。信息工程学院的学生就业面广、社会需求量大、前景好,其次,学院有高水平的师资队伍,能为同学们更好地传道、授业、解惑,在讲解中还提到中地公司的发展和特色的地理信息系统。总体来说,从事相关工作的学生要有良好的实践动手能力,能满足社会企业的需要。

同学们内心的疑惑得到一一解答,相信他们对于自己未来的就业方向和大学专业的选择有了更加充分地认识,希望他们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为社会多做贡献!

 

优秀学生座谈交流会

赛恩师班

(通讯员:涂慧敏)7月11日晚上7点,在享受完一顿晚饭盛宴后,赛恩师班的营员们回到下午上课的地方参加在校优秀学生代表座谈会,相信这会是一场精神盛宴。与会老师有地球科学学院副院长郑建平教授、党委副书记张晓红、辅导员赵得爱,还有几位非常优秀的学长学姐也来到了现场。

    座谈会开始后,首先讲话的是赵德爱老师,他用十五分钟介绍了地大地球科学学院的概况,包括该学院学科内容广泛、成果百花齐放、科学人文素质能力高等,最后他表示非常欢迎营员们报考地大地球科学学院。作为一名地质忠诚爱好者的郑建平副院长讲述了他与地质结缘的故事,在上大学前,他经常捡矿卖钱,由此对矿石有了深深的喜爱之情,就报考了当时还是武汉地质学院的地大,从此,他的大半人生就奉献给了地大,故事的最后,他给学员们端出一碗心灵鸡汤——只要有目的、有愿望,坚持这件事还是很有意思的。如此和蔼可亲的郑副院长卸下了营员们的心防,他们纷纷向副院长提问,包括副院长每天的工作、地质考察与勘探辛苦与否、大学教育模式和高中模式的差别、通过实习到底可以学到些什么等问题,副院长都一一给出了详细而中肯的回答。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一个问题是“曾经有没有对地质感到枯燥无味”,郑副院长的回答是:“人是有周期的,就像生命周期一样,人总会有彷徨的时候,但是不管怎样一定要坚信,是金子一定会发光的”。这番语重心长的话也深深触动了营员们的心。

最后一项环节是学长学姐的分享交流会。杨世琪学长作为第一个讲话的人,分享的也是大学生活中最重要的一件事——学习,从他的PPT中我们知道,大学的学习生活包括课内活动——主干课程的学习、课下活动——地质技能竞赛等、社团活动——地球科学俱乐部,也就是说在大学里,学习的渠道是很多的,只要我们能善于利用周围的资源。马千里学长跟我们分享了他的大学感悟,他说大学是一个可以培养你的处事风格、性格的平台,现在还年轻的营员们一定要做好自己的每一个选择,包括心仪的大学和心仪的专业,千万不能把时间都浪费在床上。第三位是周南佳娃学姐,她是地大现任校学生会主席,主要给我们讲了学生干部是一个很好的平台,不仅能让我们结交更多良友,也能大大提高我们的管理协调能力,但她强调学生工作固然重要,但学习永远是在首位,希望营员们在两年后的大学时光里能很好地协调工作与学习的关系。最后一位是刘宇坤学长,他曾去悉尼大学学习过两个月,这次就是给我们分享了他在悉尼大学里看到的自然美景、漂亮的教学楼、遇到的朋友等,营员们的眼里都流露出艳羡的目光,最后他给营员们提出了三点建议:好好学英语、提前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涯、珍惜时间。

在营员们与学长学姐进行更深入的交流后,此次座谈会圆满结束,相信营员们肯定是受益匪浅,希望他们真正能够找到自己以后想走的那条路。

 

未来李四光班

(通讯员:文雅)2017年07年11号,中国地质大学分营的未来李四光班全体营员在主楼328参加与优秀学生的座谈会。参加本次座谈会的分别是资源学院的葛翔学长和史邵贤学长。

                        

学长们与营员之间气氛融洽。学长们一开始就和善的询问了营员们来科学营的初衷。营员的回答也各式各样:有对科技的崇拜,想体验身边的科技;有对大学的好奇,想体验大学的生活。

作为走在三年磨一剑、沉着应高考这条漫长路上的高中生,营员甚是好奇的询问了两位优秀学长学习的秘籍。而学长们也非常乐意的给出答案:踏实学。学长分享了他大一学习普通地质学的感受。葛翔学长已经是个研究生,大一那段时光已经停留在好几年前了。但是,大一认认真真学习的普通地质学,对他后来那几年意义非凡。正是因为扎扎实实学习好了这门基础课,后来在学习其他内容以及去野外实习时,都轻松自如。营员们也都若有所思,踊跃地提出了自己的疑问。学长们也都耐心地解答着营员们的疑问,一步步强调踏实学的重要性。

学长们接着和营员们讨论了最近几天科学营的感受,营员们有感觉累的,有感觉新奇并且值得的,许多营员都表达出对大学生活的懵懂与憧憬。

紧接着学长们就谈论到了高中与大学的一些区别:

1.师生关系方面。在传授知识的时候,高中更多的是教师传授,学生无条件接受,而在大学,学生与老师之间更多是平等的交流,师生之间在学术上相互的质疑,讨论更多一点。

2.大学上课方式。没有固定的教室,在这个教室上完一节课就要去另一个教室上课。大学上课方式比较自由。学长建议去图书馆多多参观。学长们补充道,大学与高中最大的区别就是图书馆。大学的图书馆书籍相比高中更加丰富,各类书籍都有,而且取借也方便,在高中书籍取借就相对比较麻烦。学长们强烈建议营员们在大学里课余时间多去去图书馆。

3.课程不同。高中会有固定的语数外加综合课。大学里面并不是天天满课,课余时间丰富,课程也丰富,有众多可以自己选择的课程。体育课种类也十分丰富。

4.学习方法不同。高中更多的是不停的刷题,大学里面有各种丰富的社团,有更多课余时间。这既是一种享受又是一种考验。大学里面的学习不是下课就在教室做题,更多的是去自习室或者图书馆。学长们建议营员们以后上大学多去图书馆,不仅可以学习本专业的知识,还可以多看看其他书籍丰富自己的涵养。

但是,不论高中还是大学,一定要建立目标,为之坚持,不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学长们紧接着给予营员们很多警戒,营员们受益匪浅。

最后,学长们给营员强调了普通二本专业和优秀的一本院校的区别。

1.在行为习惯上,二本和专科院校有点类似于高中,半封闭式,而优秀的一本院校平台更大,与外界交流多,相对自由。

2.在学习与生活氛围上,优秀的一本院校的学生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习惯都更加优秀,在一个良好氛围的环境中,自身会越变越优秀。这是大多二本与专科院校所不能提供的。

3.在学术方面,优秀的一本院校教研水平更高,拥有的资源更丰富,能接触到更多前沿的东西。所以学长们建议营员们把自己的目标定高一点,并为之奋斗。

最后,学长们希望营员们能好好参与这几天科学营的活动并从中成长,希望科学营结束后能对营员们高中生活带来一些不同,也希望大家好好学习,考上自己心仪的大学。

 

积水成海班

(通讯员 覃吉夏)7月11日晚上七时,积水成海班与在校优秀学生代表的座谈会在中国地质大学文华楼205教室顺利开展。这次座谈会邀请到了来自地下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袁雯露学姐。在整个座谈会中,袁雯露学姐落落大方、知无不言,营员们更是积极参与,使整个会场洋溢着欢快的气氛。

在一开始,营员们还显得有些拘谨,但在学姐耐心地倾诉下,他们很快就放下了顾虑,踊跃向学姐提问。问题从一开始的“如何学习理科知识”到“规律的作息时间是否真的很重要”,可见我们的营员对自身学习方面的重视。而袁雯露学姐结合着自身和自己的所见所闻给营员们一一解释,让他们对学习多了一份新的理解。在袁雯露学姐谈到自己的学习情况时,她还提到了自己高三时特别喜欢玩手机,但为了学习逼着自己戒掉的经历。这段经历让营员们感受到了她对学习那负责任的态度,相信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一定会更加刻苦认真。谈到高中时的学习经历时,生活志愿者王君阳也分享了自己当时从文科转到理科的心路历程。他说到只有数理化才是他的真爱,引得营员们哈哈大笑。而当营员们问到关于大学生活的体验时,袁雯露学姐开玩笑说在大学玩的时间更多了。她还说到在大学,就算你学的专业不一定是你喜欢的专业,也不能自甘堕落。

之后越来越多的营员向袁雯露学姐提问,她也耐心地回答着。在一片欢声笑语中,很快就结束了。

 

小小工程师班

(通讯员:蔡冷玥)结束了白天阳光的炙烤,7月11日晚7时,小小工程师班的优秀学生座谈会在工程学院315学术会议室举行。

首先来自工程学院的学长为同学们播放了宣传视频。为了活跃气氛和增进同学们相互认识,学长把十个组打乱后重新分组并选出了组长,在同学们互相了解后,组长对全班同学介绍组员。魏澜同学介绍说全组的四个同学都爱吃辣;更令人惊讶的是,李萌同学精准的说出了每位组员的出生年月日,激起了全场的掌声和欢呼,将气氛推向高潮。

接下来四名工程学院的研究生学长学姐娓娓道来,为同学们提供了他们的经验。值得注意的是,每位学长学姐都提到,十五六岁的年纪真的很好,时间真的过得很快。学长学姐们说,大学跟高中非常不一样,不再是那种两点一线的生活,而是有无数种的选择,我们一定要清楚自己喜欢什么,未来想要做什么,然后仔细的规划好要走的每一步。我们最不应该缺少的,就是独立思考能力和判断能力,不能随波逐流,要有自己的独立意识。学姐还分享了自己的考研经历,告诫同学们要长远考虑。

最后,祝愿营员们把握十六岁,在最好的年纪做最好的事情,遇见最美的自己。

 

信息工程班

   (通讯员:孙浩轩)2017年7月11日晚,信息工程班优秀学生座谈会在西区63栋大学生学习支持中心举行,来自信息工程学院的优秀学生代表为大家带来了他们自己在大学生活中积累的一些经验并对老师和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进行了解答。

来自信息工程学院的老师首先对学院相关专业和几位到场的优秀学生代表进行了介绍,这些学长学姐不仅成绩优异,而且积极参与学生工作和一些校内外大型活动,能让营员们体会到大学生活的魅力。

学长学姐们为大家讲述了他们在大学的生活和学习经历,传授自己的学习经验和学习方法,除此之外,他们还对自己的社团生活进行了介绍,军乐团、民乐团、羽毛球队等各种社团组织的特色活动让同学们对大学生活充满了憧憬。

同学们纷纷提出内心的疑问,学长学姐耐心地解答;“高中数学与高数有什么区别?”,“编代码需要掌握英语吗?”,学长学姐们运用自己在大学中积累的经验为他们一一作出解答,无论是在专业知识方面还是生活方面,相信同学们都学到很多。

今天的座谈会在热烈的掌声中结束,热情的学长学姐们得到了营员们的充分肯定,希望他们能把在学长学姐身上学到的东西运用到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去,成为更优秀的人!

 

 

入营感想

        未来李四光班——巫雨轩    

“有的时候,错的不是世界,而是我们的世界观。”这是出自舞台剧《大地之光》的台词,它告诉我们,即使面对逆境,我们也不能退缩而选择逃避,反而,如果想要成就自己,我们就得学会抓住机遇。

所以,我们报名来了这“高校科学营”,我们才有幸相约于此地,有幸一起接受科学知识文化的洗礼,一起沐浴在这无穷的科技魅力之下。何谓“高校科学营”?答曰:大家集结起来于高校中一起学习新的科学文化知识。我们轻轻地来,随之而来的也将会是匆匆地走,哪怕脚步无法停留,我们仍将收获累累的精神果实,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在这里,我们能交到新的朋友,可是在为期一周的科学营结束之后,我们也会迎来分离。“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人生匆匆如梦,每时每刻我们都会与各种各样的人擦肩而过,要找到一个真心的朋友又是何其难?学会珍惜身边的每一个人,用自己的真诚与回应他们的真心相待,同样也是我们在本次科学营中的一门必修课。

来到科学营,提前感受大学生活的丰富多彩,每个人学到的东西也许都会不同。或是学会不同的科学文化知识,亦或是学会如何去努力坚持变得更加坚强果敢……也许影响一时,也许影响一世。

愿如我所想,不虚此行,收获超越想象。

预祝科学营圆满成功!

 

透过岩石看世界

小小工程师班——崔俊杰

    大陆变迁,沧海桑田,一点点历史痕迹展露在我们面前,透过岩石,远望世界,你将发现不一样的精彩。

    积沙成岩,大自然用它伟岸的力量孕育出一块块瑰宝,层层深入,记录了时代变迁的点滴色彩。地图为我们规划道路,罗盘为我们指引方向,放大镜承载着我们的探索,它们是地质学家的珍宝,是地质学家的一切,象征着他们对科学的热爱。

    岩石虽小,内蕴洞天。小到地上一块随意存在的沉积岩,大到构建三峡大坝的花岗岩,都蕴含着历史的变迁,都记载着地球的演变。层层纹理,点滴凹凸,都是自然母亲对地球的改变,是自然力量的体现。它们的存在,是为我们做出的奉献,为我们呈现出古时地球神秘的色彩,让我们更加敬畏自然,热爱地球。

    岩石立于天地之间,有它存在的价值。岩浆岩为我们揭开火山爆发时的壮丽,沉积岩为我们呈现时代变迁的魅力,变质岩让我们体会到自然力量的伟大。

    透过岩石,放飞梦想,让我们领略不一样的魅力地球。

 

地质初体验

小小工程师班——杨芷洁

    我喜欢登山,喜欢那种“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站在山脚下,那高峻巍峨的山峰总给我无形的压力,我享受这种有压力的感觉,因为有压力就会有动力。

    清晨,太阳刚刚露出来,它那最初几道光芒的温暖跟即将消逝的黑夜的清凉交融在一起,使人感到一种甜美的倦意。在这凉风习习的早晨,我们科学营的所有人要登上中国地质大学西区的小山。我们步行来到靠近游泳馆的一块空地,看到了一些穿着荧光绿衣服的人,他们就是我们今天的领队。我们分好组后,各自跟着各自的领队上路了,到达山脚时,太阳已经从地平线上升起,灿烂的阳光照耀着大地,万物充满了生机。登山的旅程开始了,也许是因为早起的鸟儿有虫吃吧,一路上总能听到鸟儿动人的旋律。山间树木纵横交错,野芳遍地……找到一个落脚点,我们登上去了,一位大四毕业的小老师跟我们讲解了各种石头的成分、颜色、名称。我们每人带了两个石头标本,记下了老师所说的话,大家虽然又累又热,但是再热的天都冲淡不了我们的激情。

    随后,我们又陆续了解到一些化石,老师带领我们到了梅园,这里有许多许多的化石,这些石头和在山上见到的石头很不一样,这些石头很有光泽,似乎更好看,更舒服。最后,我们去到了东区的化石林,这些化石奇形怪状,各自舞动着各自的身姿,婀娜多态,我喜欢这些东西。

    参观结束,虽然很累,但是很充实,我享受这个过程,我学到了一些之前不曾了解的知识,如果有再来一次的机会,我还是会选择来到这里。

 

 

 

主题词

继续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