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2013年高校科学营湖北营武汉理工大学分营的200名营员们来到湖北省博物馆,感受荆楚文化的博大精深,体验华夏科技的久远滥觞。

武汉理工大学为保障此次博物馆之旅的科普效果做了精心的准备安排。营员被分为10组分主题、按顺序进行参观,每组均有博物馆安排的导游进行详尽的解说。主办方力求以此次参观深化营员对古代文化和荆楚文化的了解,充分利用场馆陈列文物、声光效果模拟、现场舞台展示等方式多角度全方位的加强此次科学院科普效果。
在导游的带领下,营员们参观了我国迄今发现数量最多、保存最好、音律最全、气势最宏伟的曾侯乙编钟,它被誉为“编钟之王”,营员们对每一编钟均可发出两个乐音且互不干扰的特点感到非常惊奇,尝试着用物理知识解释其奥妙。来自黄石七中的胡卫东解释说,他在科普书上曾看到说是因为编钟造型特殊,有消音的效果。这种技术表明了我国古代音律科学发展的程度,是我国古代人民高度智慧的结晶。随后,营员们分别参观了曾侯乙墓、秦汉漆器艺术、土与火的艺术等展厅,营员们好奇地打量着祭祀礼器“九鼎八簋”、“护墓神兽”、“铜鹿角立鹤”以及古代冰箱铜鉴等文物,对荆楚文化的源远流长表示赞叹。
营员还欣赏了博物馆的艺术家们带来的古编钟演奏表演。演播大厅里弥漫着浓郁的楚文化风情,舞台上乐手们身着古装,手持乐锤,用钟磬等乐器为大家演奏了《楚调》、《二十八绣图》和《友谊地久天长天》等乐曲。

短短两个小时的参观,营员们兴致盎然,在感叹荆楚文化魅力的同时,深深体会到中国古代科技的辉煌。营员们表示,有如此深厚的科技底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想一定会在年轻一代身上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