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恩师班岩石矿物学
(通讯员:涂慧敏)7月12日早上8点半时,赛恩师班的营员们已经精神抖擞地端正坐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主楼609教室中,空调的凉意似乎都吹不散同学们高涨的热情。
今天首先开启营员们科技漫游之旅的是来自地球科学学院的李一雄老师,他今天将带领营员们从宏观到微观认识矿物。他先给同学们简单介绍了矿物的概念、用途和怎样初步地分辨一些矿物,然后说明了矿物的一些物理性质如颜色、条痕、光泽及特殊光学效应等。投影幕上展示矿物的猫眼效应、星光效应、变色效应的图片美轮美奂,深深吸引住了营员们的眼球。这些物理性质营员们在高中都有所接触,但对于解理和断口这些抽象概念,同学们都有点陌生,李一雄老师便化繁为简,亲自示范让同学们理解了抽象概念。
介绍完基础知识后,老师从形状、颜色、硬度、光泽等方面对一些常见矿物进行了简介。介绍自然金时还普及了关于金的一些小知识,如金的成色、首饰中Au的纯度及金的国际计量单位等。随后老师还图文并茂地介绍了金刚石、方铅矿 、黄铜矿、黄铁矿、刚玉、赤铁矿、磁铁矿等矿石。当了解到橄榄石、翡翠等这些常见的宝石都是硅酸盐后,营员们都表现出了浓浓的好奇心,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让课堂趣味横生。后来,老师还讲了钾长石、斜长石、部分碳酸盐矿物、硫酸盐矿物、卤化物等岩石的性质及用途,让营员们大开眼界。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学完理论知识后,老师便让营员们辨认他们面前盒子里的各种矿物,大家积极性都非常高,拥有惊人学习能力的他们在只听了一次后就能通过各种物理性质来对矿物进行判断,志愿者也参与到了其中,老师在教室里走动时,营员们都追着老师问问题,教室里一时热火朝天。当老师随便指着其中的一块矿石时,大家都能异口同声地说出答案。后来老师被营员们的学习热情所感染,又拿出了几种矿物进行了一一讲解,营员们也听得如痴如醉。
下午三点,营员们被带到了主楼308地质斋来进行下午的科技漫游活动。这次活动的主讲人是李一雄和武双欣老师,他们今天下午将会带领营员们开启一段“实习站之旅”。中国地质大学有三个实习站点,北戴河是地大地质学子一生一次的初恋,周口店是永生难忘的热恋,秭归是深藏心底的暗恋,这三个地方都是地大实习生永远埋藏在心底的温柔。这次李一雄老师就和我们分享了他和他的学长在这三个实习站的美好回忆。
夕阳下北戴河的海像一本沉淀了无数代历史沧桑的古书,承受着波涛翻涌,这番美景就被投影在荧幕上,老师说北戴河美的不仅是海,还有如宝石般碧蓝的天空、唯美到令人窒息的日出日落、海边的公园、山海关的长城等,这些照片就像一幅画卷展现在营员们眼前,营员们毫不掩饰地将他们的惊艳表现了出来。武双欣老师也给我们分享着她在实习期间发生的一起看日出、赶海的趣事。
第二个实习站就是北京周口店,李一雄老师给我们介绍了实习的具体内容和同学们在山上的具体活动,也跟我们分享了周口店实习站的照片、同学们上山实习的照片、从山顶俯拍的照片,他说,虽然当时实习条件比较艰苦,天气比较炎热,但是通过实习,他学到了很多地质知识和野外经验,而且和同学们一起辛苦实习让他收获了深深的同学情。武双欣老师随后讲解了实习所要完成的任务,同学们听了都不禁摇头感叹:“太辛苦了!”
最后一个实习站是秭归实习站,它离三峡大坝非常近,所以学生们可以去三峡观赏那种激流奔腾的滔滔江水,可谓壮哉!李一雄老师随后给我们展示了在秭归实习站看到的美景、盛产的水果以及他在秭归看到的一些岩石,也介绍了一些在旅游景区可以看到的一些地质现象。
在最后,老师向营员们展示了其他学长学姐在新疆、内蒙古、昆仑山等地的实习基地拍到的风景,他感叹道:“在野外真的可以看到很多其他人看不到的美景。”武双欣学姐也表示:“虽然出野外很辛苦,但当你征服一座高山,站在山头俯视时,心里是非常豪气万丈的。”
赛恩师班的同学们拥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和高涨的学习热情,在今天这段矿石之旅中,相信他们也学到了很多知识。“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希望他们在未来的学习生涯中一直将这句话放在心上。
未来李四光班沉积岩的学习及拓展
(通讯员:文雅)2017年7月12日上午,中国地质大学分营未来李四光班在主楼734参加科技漫游活动。
首先,李前学长做了自我介绍——资源学院的博士生,并说明此次由他给营员们上关于岩石的课程。学长首先在每张桌子上放了岩石,营员们犹如打开新大陆一般,仔细观看岩石。接着,学长就直接点名此次课程主题:观察岩石,并学习其分类与形成原因,透过岩石看世界。
营员们窃窃私语,对一切的未知充满好奇。一块不起眼的岩石,形成过程究竟是怎样?其中又有哪些种类?在普通的外表下,究竟承载着什么?
随着李学长的讲解,一切的疑题开始慢慢有了答案,李学长用风趣幽默又不失严谨的措辞为各位营员讲解着。营员们虽然只是高一学生,但李学长带领他们一步步思索,其中有探讨、有问答。营员们也是异常惊喜:其中的一些知识,自己之前有过简单接触,但是没有进行深度探讨。李学长从一个方面说明岩石的分类,在他的创新思维的引领下,营员们也渐渐知道其他方面也有对岩石的分类。说明分类后,李学长结合营员们了解的历史与地理以及其他学科的知识,一步步带领营员去思索,探讨岩石形成的条件,再接着,以问答的方式让营员们自主发掘岩石承载的东西。
最后,李学长总结了此次课程的主要内容,获得大家的阵阵掌声。大家都表示,在短短的课程内学习到了丰富的知识,受益匪浅。
积水成海班实践活动
(通讯员 覃吉夏)今天早上八点半,在中国地质大学工程楼105教室积水成海班的实践活动顺利开展。这次实践活动由环境学院徐静学姐、佟春澎学长和曾圆梦学姐指导我们积水成海班的营员们。活动的内容主要是与地下水有关的实验。
首先,徐静学姐让营员们分为5人一组来进行达西渗流实验。她解释说,达西渗流实验是一种通过稳定流下的渗流实验,这个实验也能够帮助营员们进一步理解达西定律。在讲解过实验的步骤和要点后,营员们便要求亲自操作达西仪进行测量。初次接触这种神秘的仪器,营员们都显得十分地兴奋,全都迫不及待地奔向达西仪。营员们左看看,右摸摸,像面对稀世珍宝一般,还是在学姐的提醒下,营员们才把心思放到实验上。到了真正做实验的时候,营员们才发觉,要理解这个实验的原理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他们纷纷向学姐请教,徐静学姐刚回答完这个小组的问题,马上又得去到下一组。在营员们的努力学习中,时间过得飞快,很快就要进行下一个实验了。
接下来的实验时是由曾圆梦学姐给营员们进行潜水模拟演示。这个演示中用到了地下水演示仪。曾圆梦学姐给营员们分析说到:“你们或许会认为这个仪器长得很奇怪,但实际上它是模拟了我们地底的一个剖面。海绵代表泥土,这两个凹槽代表了两个水井。”在她的一番解释中,营员们很快就理解了这个仪器的原理。为了给营员们更好地展示地下水的流向,学姐还向仪器中注入了红墨水,很快地下水在地底中的流动轨迹就显示出来了。营员们看到这神奇的一幕,都不由得惊叹出声。最后,由徐静学姐给营员们简要地讲解了流速仪与断面观测实验的实验目的、原理和要求。
在这次的科技漫谈中,积水成海班的营员们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认真地学习着这些有趣的知识。而从这次的科技漫谈活动中,营员们不仅仅收获了知识,更是体会到了动手实践的快乐。
信息工程班人工智能体验
(通讯员:孙浩轩)2017年7月12日上午,同学们来到信息楼进行科技漫游活动,今天白天将在这里进行学习和实践,相信同学们一定能从中学到很多专业知识。
活动开始,首先由信息工程学院刘福江老师为大家介绍遥感技术。什么是遥感?遥感技术能帮助我们做什么?刘老师通过一个又一个具体的例子解开同学们心中的疑惑;晚上时的世界卫星地图是什么样的?在七百多公里的高空如何看清地面上的人?南海的部分海域为什么在遥感地图上显示温度异常?刘老师精彩的讲解充分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热情,让大家对遥感技术有了基本的了解。
随后,李卉老师为大家介绍了光谱仪的原理和它的使用方法,大家熟记于心并下楼采集样本进行亲身体验,同学们用光谱仪对采集来的石头、水样和土壤进行了测量,回到实验室,在学长学姐的帮助下,用计算机软件对数据进行了处理,与标准数据进行比对,经过分析独立完成实验报告。
中午休息过后,同学们回到信息楼,下午为大家讲课的是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罗忠文老师,罗老师幽默风趣,用简单易懂的语言为大家介绍了人形机器人的相关情况以及地大机器人的发展,同学们听得聚精会神。随后,进行了机器人的展示环节,通过手机应用便可以控制机器人的前进后退,同学们被人工智能技术深深地吸引着。随后,最激动人心的环节到来,同学们在学长学姐的指导下亲手组装简单机器人,锻炼了动手能力,也充分体会到科研工作者的不易。
小小工程师班竹桥比赛
(通讯员:蔡冷玥)经过接近两天的角逐,小小工程师班竹桥比赛终于在7月12日下午落下了帷幕。下午两点三十分,各组营员们准时来到了工程楼315报告厅,对自己的作品进行最后的调整,下午三点整,在工程学院科技志愿者的主持下,竹桥比赛正式开始。
据悉,本次比赛的评判标准综合考虑竹桥承重、跨度、桥梁质量;将进行承受“集中荷载”的测试,集中荷载作用于跨中;桥型不限,可以采用梁式桥、拱式桥、斜拉桥、悬索桥等。作品最终成绩计算公式为:D=(桥梁承重*桥梁跨度)/(桥梁自重*桥面宽度)。
科技志愿者首先测量了十座竹桥的质量、桥梁跨度和桥面宽度。接着十个小组分别上台与作品合照,并派一名同学代表全组介绍作品的名称、设计理念、运用原理等,最后进行承重测试。在放砝码的时候,有的小组非常小心谨慎,在各个重量间的砝码犹豫不决;有的小组对自己的竹桥十分有信心,直接选择放上全部砝码。虽然承重的强度有差异,但每座竹桥都有自己的优势特色,体现出了同学们制作的用心。最终第九组的竹桥摘得了本次竹桥比赛承重之王的桂冠,获得了定制版地大书签,他们的竹桥不仅在没有丝毫形变的情况下成功承重全部的砝码,并且通过公式的计算后更是当之无愧的第一名。第二名和第三名分别由第八组和第一组获得,小组成员也获得了地大明信片等精美礼品。营员们说,通过这次活动,他们明白了真正动手亲自去做,才能得到最深的感触和收获。他们纷纷表示,最难忘的事情就是手上沾满了502胶水却依然坚持,当试验的时候,把砝码稳稳放上的那一刻,感到了无比的愉悦和成就感!
最后工程学院的老师总结了本次活动,对同学们的表现给予了极高的评价,期望同学们未来能成为建筑国家的栋梁之才!
人与地球
(通讯员 覃吉夏)2017年7月12日星期三,“人与地球”讲座在中国地质大学教三楼110教室举行。这次“人与地球”科普讲座主讲人由中国地质大学图书馆馆长徐世球教授担任。教授的演讲十分生动有趣,整个会场洋溢着轻松愉快的气氛。
在一片热烈的掌声中,徐教授的讲座开始了。讲座分为了仰望星空、认识地球、感恩大地、敬畏自然、关爱家园五个部分。在仰望星空这一部分中徐教授就“探索宇宙的意义何在”这个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广袤的宇宙中存在着许多资源,当地球上的资源满足不了人类时,从宇宙中获取资源无疑是一个很好的途径。当谈到“天外来客”陨石时,他风趣地说:“1986年湖北随州掉下了很多陨石,我们地质大学的老师马上就发扬了艰苦朴素求真务实的精神,都跑去捡陨石。现在这块捡到的陨石就放在我们的逸夫博物馆。”话刚说完,营员们都哈哈大笑了起来。徐教授幽默的演讲让营员们倍感亲切,他们全神贯注地听着,生怕错过一句话。
很快便到了下一个部分:生命篇章。在这个部分中,徐教授按照生物进化的顺序给营员们介绍了每个时期的生物霸主。原本应该是枯燥无味的知识,在他的讲述中却变得十分有趣。他还向营员们提出了一个问题:“虽然霸王龙这些恐龙灭绝了,但实际上,还有后续的故事。这个故事是什么?”话刚说完,就有一位营员举手回答了这个问题:“有一部分恐龙没有被消灭,进化成了鸟类。”听完,徐教授高兴地鼓起了掌,并奖励了她一块小水晶。其他没有来得及回答的营员都羡慕地看着她手里那块水晶,后悔自己举手慢了那么半拍。
当营员们还沉浸在地球的奥秘中时,徐教授却讲到了大自然的灾害。他用四句话形象生动地概括了自然灾害的特点:“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来无影去无踪”、“福无双至、祸不单行”、“牵一发而动全身”。他指出,我们应该像保护一颗易碎的鸡蛋一样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这就需要从低碳生活、防治灾害、珍稀资源等方面来关爱我们地球。而在讲述过程中,他还时不时冒出一些诙谐的话语使得营员们捧腹大笑。
时间很快就过去了,在营员们热烈的掌声中,徐教授的讲座落下了帷幕。虽然这次“人与地球”讲座只持续了短短的一个半小时,营员们却受益匪浅。他们深刻地认识到了人应该与自然和谐相处,呵护地球,共同开创美好灿烂的未来!
心之所向
(通讯员:涂慧敏 文雅)当我们走到图书馆后面的小道上的时候,陈婷玉学妹笔直的腰杆、睿智的眼神就吸引了我们的注意。小小的年纪,清澈的眼神,散发出一种大成稳重的气息。这必定是一位极其富有自信的学妹。
学妹来自安徽省六安市第二中学。从她讲话那一刻起,我们便断定,这是一个语言表达能力极强的女生。学妹介绍到,自己酷爱演讲,娱乐时间的时候就喜欢看看演讲比赛,喜欢自己写写稿,喜欢针对一个问题的不同方面去探索,并与别人进行辩论。
学妹说到,来科学营这几天,获益匪浅。第一次真实地感受到大学上课模式与高中上课模式的不同:老师会从点到面进行知识的拓展;学生与老师之间知识的教授关系更为平等;涉及内容广、时间安排更长等等。
学妹说到,自己非常庆幸获得资格参加科学营。世界这么大,去大学看看,才能更加清晰自己想要的东西是什么,才能有明确的目标。学妹表示,在此之前,自己思考的更多是我要考多少分,我要把哪些知识点弄懂。可是现在,她的想法更明确了,她会重新思考自己究竟是想向哪些方面发展,想要从事什么职业等等更加具体的东西。科学营真的给予她很多人生锦囊。
最后,学妹表示自己会好好珍惜在科学营的时光,并好好保留这份成长路上的宝贵财富。
营员感悟
赛恩师班——郑雪娟
科学营就是通过参加一系列的活动感受大学学科前沿,培养我们的科学文化素养,在活动中了解自己的长处与不足,这是我对这次科学营的认识。
到达的第一天,虽然路途颠簸,但心中那份激动之情却无法抑制,身在旅途,心向地大。
第二天,伴随着闹钟铃声的响起,我们开始了一天的活动。第一项列队合影,举行开营仪式象征着我们的科学营正式开始了。接着,我们观看了话剧《大地之光》,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李四光先生对于科学研究的严谨与专注,对学生的循循善诱以及心系国家的爱国情怀。在上午的最后,我们参加了班级营期活动布置会,选出了我们的组长与班长并让我对我们一周的活动有了较为详细的了解。
下午的温度很高,但是阻止不了我们前行的步伐。首先我们参观了GPMR国家重点实验室。在这里我们可以感受到地大的地质学科的魅力,通过这些先进的仪器设备研究我们地球的奥秘,推测地球的环境变化过程……之后我们参观了逸夫博物馆,了解到地球的组成结构以及生物的演变历程,通过参观感受我们赖以生存的母亲——地球。
晚上,我们通过校领导的校史报告了解了地大的发展历程。
相信接下来我们的活动会更加精彩,而科学的种子也已在心中生根发芽。
入营感想
信息工程班——梁永琼
初听遥感二字,心中甚是迷惑,总以为遥感是不可触摸的科学,直到走进信息工程学院,与同学们一起学习,方才领悟,原来遥感应用尽在我们身边,只是我们缺少了发现科学的眼睛。
风趣幽默的徐教授带我们走进宇宙,了解我们的母亲——地球。一个多小时的讲座,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教室里不时传来阵阵掌声。来到地大短短三天,我们认识了各种各样的岩石,了解了各种天体,仿佛自己也成了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诸葛亮"。
营员感悟
信息工程班——罗云辰
今天的武汉,天气晴朗。校园里,阳光透过树叶洒下一片斑驳,推开窗,青草夹杂着泥土的清香让人心旷神怡。出发吧,迎着朝阳,在漫步中享受这宁静的美好!
兜兜转转中,我们到达了今天上午的目的地:信息工程学院。热情的教授向我们传授了有关遥感的知识,真是受益匪浅。而后的动手实践更是让我体会到了实践中求真知的重要性。阳光下的我们,布满求知欲的脸上闪着别样的光彩。
下午依然是在信息工程学院,这次我们领略的是科技的风采。与机器人相关的讲座让我们兴致勃勃,而后更是动手体会到了机器人的奇妙。无人机的使用也为我们的下午添上了美丽的一笔。
晚上,徐世球教授的讲座幽默风趣,从多个方面为我们介绍了人与地球的关系,并呼吁我们保护环境,守护我们共同的家园,仿佛一颗种子埋在我的心中。
地大的每一天都意义非凡,期待明天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