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导论与实践之“工程实训”专题实验

从理论学习走向创新实践之路:
     ——营员到工程实训体验专题实验活动
稿 记者 徐丹妮

  2015年7月14号,又是一个清爽,明媚的早晨,在从紫菘通往韵苑的路上,初阳从疏枝间细密地撒在地上。早起的营员们踏上了一个特殊的行程——工程实训中心即华中大创新导论与实践(一)的地点。
  这看似有点神秘的工程实训中心是为提高大学生的综合工程素质,整合优质资源,由原来分属各院系的实践教学基地进行整合而建成。重视教学氛围建设的工程实训中心,拥有电子、电工、车、铣、钳、焊、铸、热处理、创新等多种教学场地。并在原基础上进行了规整和改造,增加了学生实训教室和实训教师办公室,强调各种示教图板、实物展示,让学生进入到实训场地就能感觉到强烈的实践教学氛围。
  进入工程实训中心后,营员们迅速分成几个班,在老师的讲解中很快进入了状态。“什么是大学?什么是大学生?作为理工科生需要什么品质?现代理工科生存在哪些问题?”一连串的发问,令营员们陷入了沉思。像冉冉升起的太阳一般,营员们在未来的两年也将站在人生的岔路口上。本着走近华科预见未来大学生活的初心,营员们并不能回避这些问题。老师淡定从容道出,实践于一名工科生,与一所理工科大学的必要性。“没有理论世界走不远,没有实践世界走不动。”这大致才是我们今天来到这里的原因。在了解完工程实训中心的意义和安全注意事项后,营员分成几支队伍由老师带领参观整个实训中心。
  最后营员按原计划分成三个组,分别参与了激光内雕、“3D”打印及机器人编程项目,收音机制作项目和音响制作项目。满怀期待与激情,在动手实践中,想必大家一定收获良多。

亲手制作小音箱  营员化身动手达人
记者:侯京南  缪毓雪

  7月14日上午7点,营员们早早地集合一起步行到华中科技大学工程实训中心,虽然行程长达一个多小时,但是营员们在些许疲惫之后依旧对即将接触的手工操作与实践充满热情。
  本次“工程实训”专题实验主要包括四个专题:“3D”打印与激光内雕技术体验、机器人编程控制机器人表演、了解收音机原理并动手制作收音机、了解音箱原理并动手制作小音箱。科学营营员中有110人参与小音箱制作的项目,包括二班4~5组,三班和四班。这是四个既定活动中参与人数最多的项目。
  正式的讲解和制作在上午大约9点开始。必备的器材发放完成后,老师向大家简明地讲解了小音箱的工作原理及各部分器械的作用和组装步骤。在场的同学们一边新奇地观察和摆弄着手中的元件,一边认真地聆听老师的解说:“小音箱是一种外观非常小巧的音箱产品,它打破了传统的音箱体积大,外观千篇一律的传统,摇身一变成为体积小,造型可爱的器件甚至装饰。本产品制作容易,可以提高你们学习电子技术的兴趣。”
  上午9:30到11:30,下午14:00到17:20,同学们都在专心地焊接电路板,组装元器件。带队老师和不少志愿者也加入制作队伍。下午的制作过程中,营员们陆陆续续测试电路板,完成组装,迫不及待地用数据线连接手机和小音箱试听效果。期间,二班一组的庞智健说:“目前高中阶段也有接触到一些需要实际操作的实验,但设备资源毕竟不如大学。我感觉这次实践活动对拓展思维和增强动手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当被问及科学营活动这几天让人印象深刻的人或事时,二班二组的黄悠然表示带队的组长、班长以及工作的志愿者们都非常耐心负责,让她感受到来自华中大志愿者们的热心。
当一个个苹果或足球状的小音箱被营员们捧在手心时,他们收获的不止是喜悦,更是操作的技能和坚持的意义。

观摩智能机器人,体验3D打印
          ——营员们接触高科技的组合碰撞
稿 记者 徐丹妮

  九点些许,在参观结束后,营员们随着老师走近了一间偌大的房间。然而不同的是,多了两位踢球的“小家伙”。那是华科自主研发的机器人,别看它们身量小,会的可真不少,“江南style”便是欢迎营员们的开场舞。呆萌的外形引得连外班的营员也纷纷驻足留影。此后记者随着一班的营员们来到了位于二楼的“3D”打印室。怀揣着满满的期待,只想一睹只在媒体及荧屏前出现的神秘技术的营员们迅速围到了几个“3D”打印机前,拿着操作说明,细细打量这一机器。敦厚的老师十分细致地讲解了原理及整个操作过程,接下来的动手实践环节,营员们三五成群,轮流打印属于自己的作品。
  由于“3D”打印形如春蚕吐丝般的过程,在等待的时间里,一班的同学来到三楼的激光雕刻室。营员两两一组使用一台电脑,在端庄大方的女老师悉心讲解后,相互协作讨论设计出自己的作品。浓烈的好奇心与神奇的科技碰撞后产生了不一样的火花,营员们或是在展示台前流连止步,或者是在电脑与内雕机间穿梭,或是簇拥在老师身边听不一样的精彩,各得所乐,专注而又耐心。本是属于大二金工实习的课程实践,却在这一群蕴满灵气的孩子们这里熠熠生辉。记者随机采访了两位同学,他们纷纷表示自己是第一次接触这种实践类的活动,乐在其中,对其中的原理已经大体把握了,并表示很欣赏大学这种大体教学而细支自学的教学模式。寓教于乐,虚实结合的模式确实带来不一样的效果,包括在最后的激光雕刻竹签活动,所有的一切都异常的和谐,看到了互帮互助的团结,对知识的渴求,对科学的向往。愿在营员成长之路上,这些美好的特质与他们一路相随。
  相信营员们在项目结束后会收获良多。站在高科技的一隅,我们会发现,它并不是那么高贵冷艳、遥不可及。科技顶峰都是由一些最基础的知识一点一点的堆积,才产生了如同万花筒般斑斓的效果,在学习这条路上,持之以恒必将是永远的制高点。

制作小巧收音机•探寻伟大科技梦
文 邓一凡 袁洁

  7月14日早晨9:00,二班1-3组共30名营员在老师和志愿者们的带领下来到了工程实训中心D205教室,他们将在这里动手制作属于自己的DSP立体声收音机。基于DSP技术的数字收音机具有高敏感度、噪声低、抗干扰能力强、外围元件少、便于组装,免调试等优点,非常适合在校学生对单片微型计算机及DSP技术应用加深了解及学习应用。
  实验正式开始之前,老师给每一位营员发放了指导手册和制作原料,并细致耐心地讲解了实验步骤。重点强调了以往学生实验过程中失误的地方,以便营员们能顺利进行制作。来自紫金中学的刘彤同学表示:“在做收音机的过程中,学到了很多以前不知道的电路知识。”也有不少同学认为用半自动印刷机和焊笔进行焊接十分具有挑战性。然而实践的难度并不能够打消同学们参与制作的积极性,早上的实验在同学们的投入制作之中很快结束了。
  下午约两点,营员们重返实验室,动作迅速的同学迫不及待地将制作完成的电路板交给老师查看。来自佛山市第一中学的黄俊力同学首先挑战成功,他的收音机声音清晰,可搜五六个台,实验室的老师也称赞这是一个非常成功的作品!他开心地告诉志愿者:“第一个做出了收音机而且音效很不错,很开心!”来自北海市第二中学的徐老师说:“在实验过程中大家操作有序、接受能力强,作为老师感到非常欣慰。”他认为实验过程可以培养同学们的动手能力,同时也提到同学们在做实验时应多交流、多讨论,这样能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错误。
  在老师和志愿者悉心地指导下,营员们都成功地完成了制作。相信这次有趣的实际动手的体验不仅让同学们增长了理论知识,也激发了同学们深入学习科技知识的兴趣。

华中大科学营创新导论与实践活动简介

  “华中大科学营创新导论与实践”是以安排小班教学和开展探索实验为特色的一系列学术活动与科研实验的集合,内容包含学术讲座、学习引导、互动交流和创新体验。华中大创新导论与实践将为营员安排“青年”学者、国家教学名师和学校工程实训专家团队授课和指导科研体验活动,其宗旨是让营员了解大学生工程教学方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优秀青年人才成长轨迹、科学前沿动态和有关学科科学研究方法,提升营员科学探索兴趣,引导营员立志从事科学研究事业,培养高中生的科学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华中大创新导论与实践”活动分为四部分:青年英才学术沙龙;创新人才培养讲座;开展工程实训体验;“启明创新达人”活动。

 

 

主题词

继续阅读

评论